Q:如何做到觀察感覺而不批判?
這是來自於學員的提問,也是正念課經典的考古題。以下我的回答……
A:開始做正念練習一定曾發現,常常會進入昏沈的狀態,或是腦袋中有許多想法紛飛的狀態。如果你發現有這樣的狀況,很棒!表示你已經開始練習了:D
但,正念不是要練習專注和覺察嗎?那麼我一直處在昏沈與混亂的狀態,是要怎麼專注、覺察?
是的,沒錯,正念練習最基本的目的,是提升專注與覺察能力。但是過程不總是一直維持專注、覺察。首先回到這邊對於正念的定義:”刻意地、如實地、不帶評判地覺察每一個當下的發生”。
所以,當你練著練著就進入了半睡半醒的狀態,或是已經從呼吸時的身體感覺,連想到了地球的溫室效應。當下,正在發生什麼事呢?沒錯,就是昏沈與混亂。而,你怎麼知道你正在這個狀態中呢?是的,因為你注意、覺察到了。而這個當下就是正念的”感覺”。
到這邊,我們已經經歷了”刻意地、如實地覺察每個當下的發生”。那麼”不帶評判”又是怎麼一回事呢?這邊是比較進階的部分,同時也涉及一些科普。
我們的腦除了腦死的狀態以外,都一直在活動,只是活動的部分、模式、狀態不同。你應該有聽過α、β波之類的。就是在描述腦處於不同狀態時,用儀器監測到的生物電流活動。白話的說,就是只要活著,腦就一直在活動。只是有些狀態是”意識”可以覺察到的部分,而有些則無法。
有些心理技術會引導學員到更深的層次,甚是到了前世。這邊先聲明,不同的心理技術有不同的目的,甚至對於心理基礎理論都可能不同。這也是心理領域有趣的地方。這邊不談偽科學,但,如同某個賣藥的廣告詞:”先不傷身體,再講究效果”。無論你現在正在練習的是哪一個方法,我建議,請把這句話置頂。
而腦的活動會發生什麼事呢?舉凡內分泌運作、五官感受的處理、記憶、思考、想像這些都是腦運作的狀態。而且通常是整個腦一起運作。舉個反例。你有沒有曾經在工作、學習了一整天,在下午的時候,感覺身心疲勞、注意力渙散。眼睛看著手裡的文件,每個字都看得懂,也唸得出來,但是就是不知道它在寫什麼?這時就是你的腦的各個腦區無法一起運作的狀態。有時候是因為疲勞(和肌肉疲勞是類似概念)有時是因為腦殘腦部病變。換句話,只要我們活著,我們的腦就會進行五官感受、記憶、思考等等運作,而這就是我們的生物特質。
回到提問。如何覺察到感覺,但是不批判?教育部字典對於批判的解釋是”評論判斷”。想想看,你平常要怎麼跟朋友說某一間餐廳超難吃?
首先,你應該會先自己吃過一次體驗過,然後留下不好的印象。當你遇到朋友時,首先你會有”想跟對方分享”的這個想法,並且回憶先前的經驗,透過彼此能理解的語言溝通,並在描述時分享體驗的歷程以及你的感受。有沒有發現,這每一個環節都需要運用你大腦某些部分功能。
因此,甚至我們可以說,我們每天最常做的事情就是”評論判斷”,也就是”批判”。但,要如何有感受但不批判?你會發現這很困難,因為這麼做違反了我們的習慣。如果你試過刻意地不評判你的評判,這會像提油澆火一樣,你會發現你還是會回到評判,只是評判的事情不同而已。
為了斷開鎖鏈習慣,建議你可以試著刻意地將注意力拉回身體感受上,例如,呼吸覺察時,就留意呼吸時的身體感覺。伸展練習時,感覺身體肌肉的伸展與放鬆。正念步行時,將注意力放在腳與地面接觸的感覺上。透過刻意練習,創造新習慣來減少舊習慣的發生。
是的,就是這麼樸實無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