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兩回,我們聊到注意力被螢幕綁架的內/外部因素。接下來,我們來思考一下如何反綁架。
首先,對應前述情境的自處之道,也分為外/內部兩大區塊。你可以稱它為方法、技巧、心態、思維….。挪用”正念飲食”裡的用詞定義,我偏好將它們稱為:外/內部智慧。(”智慧”聽起來感覺就很威)
外部智慧:
簡單說就是,看得到、摸得到的東西都算是外部的。
例:設定自己用手機的時間、關掉各種app的提醒功能、關閉網頁的Cookie功能、改用無痕視窗、將有興趣的網頁先放入書籤。在網路上可以找到更多過來人的建議。這邊我特別想提最後一個:”將有興趣的網頁先放入書籤”。
我就是那種人:看到有興趣的內容,就會先開個分頁,然後就放著等晚點再看,但是就一直放著了。結果就是,我的Chrome視窗上面堆滿一整排小小的分頁標籤。有陣子它小到需要把它點開才知道那個分頁是什麼(和我一樣症狀的,來留言區+1)。
在Windnows3.1的年代,一個視窗就是一個內容。多開幾個視窗,游標就會變成秀逗的漏斗,整個畫面停在那邊,不知道它是死是活,你想一心多用是不可能的事情。
但,現在的網路頻寬和硬體效能都已不可同日而語,你想開幾個視窗就開幾個。再加上網頁瀏覽器的”分頁”設計,讓我們可以在同一個視窗中開好幾個頁面。但,為了方便使用而產生的功能,現因不當使用習慣而變成絆腳石。
為什麼會說是絆腳石呢?因為電腦/手機不會因為開很多頁面/app而掉速,就像是我錢包裡有花不完的錢(我也好想這樣)。當有了無限的資源,就不會意識到需要去管理它。
但你的注意力可不會依著”墨菲定律”向上擴充,而這些有意無意間打開的分頁,就像是許多吸引注意力的小小磁鐵,不斷分散我們已為數不多的注意力。
我最近的調整方式是:一次只開當下需要用到的分頁,當這件事完成之後就把它關掉。
例如,寫文章時,視窗上有一個編輯文字頁面與幾個參考資料頁面。而中途看到有興趣但與手上事情無關的網頁,就先存在一個”待閱讀”的書籤列中。等到事情做完之後,再找一個時間回頭閱讀。
這樣調整的好處是,因為分頁標籤數量少,分頁內容一眼就可以辨識,且不會因為瞄到無關的分頁標籤而分心。而有興趣的網頁因被放入”待閱讀”區,所以心裡就不會再惦記著它。
事實是,待閱讀書籤列裡有已經放了一年的網頁連結,但我從沒開過。
最後來評點一下”外部智慧”這個方法如何?
優點:簡單、易操作。你只要看懂方法、熟用工具馬上能上手。
缺點:難維持。有減肥過的人都知道,生命會找到自己的出路,你那淘氣的腰間肉和你的注意力都是。
所謂,練拳不練功,到老一場空。下則文章將和你聊聊影響注意力的”內部智慧”。
系列文章:
資訊/訊息爆炸的時代,如何安頓身心,比智慧型手機更智慧?Part.1
資訊/訊息爆炸的時代,如何安頓身心,比智慧型手機更智慧?Part.2
資訊/訊息爆炸的時代,如何安頓身心,比智慧型手機更智慧?Part.3
資訊/訊息爆炸的時代,如何安頓身心,比智慧型手機更智慧?Part.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