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ving-Kindness Meditation

最近打開FB,有種平行宇宙的感覺。一邊是烏克蘭和俄國之間的新聞,一邊是一如往常的的日常,分享著山上的雪景或是寵物的愚行。好像在看電影一樣。

是的,就像是電影情節一樣。看著網路上流傳的戰場照片,許多的混亂與悲傷,也看到一些人,分享了自己對於事件的看法。看著這些不斷出現的訊息,也提醒我自己,要覺察自己的狀態。

曾經,在台灣,有許多人在歷經了地震天災之後,每天寢食難安,而電視新聞當時又不斷地播報即時又片段的訊息。人們想透過得到新訊息,來撫慰這種不確定感的恐懼氛圍。但,因為焦慮的緊繃情緒之中,對於每個訊息都傾向於負面解讀。時刻都像隻驚弓之鳥,無安寧之日。
也是那個時候,社會大眾認識了什麼事”PTSD(創傷後壓力症)”,也開始認識到了心理諮商是什麼,進而讓精神疾病漸漸去污名化。

當代的新聞訊息飛快,已經無法想像曾經沒有網路,電視只有三台的年代。任何訊息不消一分鐘就可以傳遍全世界,無論是真/假訊息。你認為當代教育水準提高,再加上有網路這個工具,人們就不會因為錯誤資訊或是資訊不對等而產生焦慮了嗎?請想想沒多久前的衛生紙之亂和缺蛋事件。
面對四面八方鋪天蓋地的訊息,我們除了要準備好自己的”媒體素養(Media Literacy)”,有能力取用有價值的訊息,還需要能自我觀照的護身心法,來穩定身心,避免錯誤決策。除了一般常提到的正念練習可以有所幫助以外,以下我再分享一個充滿療癒感的練習。

“Loving-Kindness Meditation”或”慈心禪”,在這邊我刻意地分成兩個詞。因為就我的經驗,兩個方法的核心是一樣的,但是操作過程不太一樣。但,不用太糾結這些差異,因為我查到的資料,有些人會把兩者混為一談。重點是,你覺得哪個好用就用哪個。我想分享的,是我之前去美國參加MBSR(正念減壓)課程中,講師帶的Loving-Kindness Meditation。
(免責說明:因為我英文也沒多好,所以關於這個方法的描述如果和你理解的不同。那完全是我自己的理解,與我的老師無關喔~)

首先,安座之後,請你閉上眼睛回想,最近接受他人無償的友善之舉,是什麼時候?當時發生了什麼事?而獲得了他人的善意之後,你自己有什麼感覺?心情?想法?身體感覺如何?哪邊最為明顯?在想像中,讓自己充分地進入那個情境與氛圍,聚焦在那些感受上。
(例:買早餐的時候,老闆給我一個親切的微笑。我感覺被重視、有自我價值感。感覺臉上、胸口熱熱的。)

接著,在想像中,試著將你這份感受放大,充滿全身。好像全身都充滿了這個感覺/能量。然後,因為太多了,所以從身體中滿出來(你想怎麼想像都可以囉~我也好奇你想像的畫面是什麼XD)多到可以捧在手上。因為這個感覺很好很棒,所以就讓它流掉太可惜。
你現在可以試著將它分享給你身邊最喜歡的親友,讓他們也充滿了這樣美好的感覺。他們每個人都滿手了,但是你身上還是不斷地滿出這些美好的感覺/能量,心想就讓它流掉太可惜,但是身邊的人也都滿到收不下了。
你現在可以試著分享給交情一般的親友,讓他們也可以分享到這美好的感覺。(接下來是操作上需要留意的地方)當你身邊最好的、一般的親友們都得到滿滿的美好感覺,但是你身上還是可以不斷地發出那些美好感覺/能量。這時候,你可以試著分給一些素昧平生的路人或是你沒有好感但是也不到特別討厭的人。最後,你可以試看看分享給你討厭的人。

你會發現分享的對象是有等差的,由親到疏、由喜到惡。最重要的操作心法是,無論在哪個階段,都要確保自己全身都滿盈著美好的感覺/能量,在這個狀態才分享出去。
這個分享不會減損你的感覺/能量,而且是因為多到滿出來才分享出去。如果,你覺得分享到某個對象時,自身開始沒有了美好感覺,那就退到前一個對象就好。不用每次練習都要”以每一個人都可以得到你的分享”當作目標。
確保練習告一個段落之後,自身的美好感覺還是維持在一定的滿足即可。最不希望見到的就是:把美好感覺都分享出去,而自己感覺到匱乏。

full

以上的練習也會出現在我帶的課程當中,不過每個講師學習的經驗不同,引導的方式也會不一樣。而我覺得這樣的引導對我比較有感覺,所以我就都這麼帶。

如果你對當代正念有些了解,你可能會發現上述的練習並不”正念”,因為大半都需要靠想像力去刻意創造。是的,我覺得也是。
不過,因MBSR的課程設計是為了那些長期受身體/精神所苦的人所發展出來的工具。工具是”有目的性”的存在。所以能達到該目的且不違反核心精神的前提,有用的方法就有機會被採用。這樣就不難理解這個練習在課程中的定位。

最後,在這紛亂的時刻,想與你分享,神學家”Karl Paul Reinhold Niebuhr”的”寧靜禱文”:

「Father, give us courage to change what must be altered, serenity to accept what cannot be helped, and the insight to know the one from the other.」

「上帝,給我那份平靜,去接受那些我不能改變的事物,給我勇氣,去改變那些我可以改變的事物,還有智慧去分辨兩者的不同。」_form wiki百科
(你可以google這個神學家,我沒有信教,但是他寫的真的很精要,他有很酷的經歷,值得你認識一下他。)

分享你的喜愛
Joe
Joe

人生實驗組、夢想的實踐者。喜歡探究事物背後的原理,因為意識到自己活著而感到困惑,從此踏入了“人為什麼活著?”這個大哉問的世界中。從理工跨界到身心靈,學習兼容表面上看似互斥的觀點,不斷地調整當下最舒適的生活態樣,也在成長過程改變了許多次職涯方向,每一次都再更認識自己一些。對於人生大哉問還在探索中。

文章: 55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