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你的小孩正念?

最近在路邊攤吃晚餐的時候,隔壁桌來了兩大兩小的家庭組客人。看他們身邊大包小包的東西,推測是爸媽工作結束,帶著剛離開幼稚園的小孩一起來吃晚餐。在等餐的時候,兩位大人就是各自滑著手機,而兩位小孩則是在互相打鬧。偶而打鬧的聲音大到一個程度,爸媽可能就會出個聲制止,然後又將注意力回到自己的手機上,偶爾有一搭沒一搭地與伴侶互動。

在餐點上桌之後,媽媽就開始安排小孩的食物,而爸爸則是一邊滑手機一邊吃著他的東西。剛開始幾口小孩還會自己吃,但是過半之後開始邊玩邊吃,最後索性就玩了起來。這時候換爸爸帶著嚴厲的口吻出聲提醒小孩趕快吃,但這個效果大概維持不到十秒鐘,小孩又開始邊唱歌邊敲起碗來了。一位小孩這麼做,另一位小孩就跟著模仿,來個大合奏,最後以爸爸的厲聲催促做結尾。

接下來換媽媽介入,拿起湯匙開始餵小孩吃飯。小孩吃了一口,大概就含了半口,然後又開始玩了起來。大人一邊滑手機一邊確認小孩的進食狀況,如果還在玩,就出聲要他們趕快吃,接著又把注意力放回手機。就這樣不知道過了幾個循環,終於大家都吃完了自己的晚餐。

在喧鬧的夜市中,在路邊攤的餐桌上,類似的劇情似乎不斷地上演。也讓我不禁回想,自己小時候好像也差不多,只是那個時候大人手上沒有手機。

我試圖將自己帶入小孩的角色,我可能會覺得,我沒有很餓,也不是我喜歡的食物,所以對這件事才會這麼心不在焉。而大人的催促讓這件事變成一個不得不完成的任務,毫無樂趣可言,所以只好自己找樂趣做。手中的餐具現在就變成玩具了。我試著將自己帶入大人的角色,我可能會覺得,我工作一整天已經累了,腦袋停止運轉的狀態,唯一能讓我提起精神的東西就是手上的手機。吃的地方就選有座位、便宜又吃得飽就好。我只想趕快吃完可以回家休息。

mindful-eating

不知道你是否也有遇過這樣的情境?或是你就是其中的一角?

在這裏我想分享一個方法,讓你在小孩需要大人協助進食的時候,更專注而且過程是愉快的。

在正念練習中有個”正念飲食”的練習,說穿了,它也不是什麼特殊的神奇方法,就是”吃飯的時候吃飯”,如此而已。具體的操作就是,在吃東西的時候,運用”眼耳鼻舌身”去感覺”視聽嗅味觸”覺。

但因為吃東西是我們已經很習慣的動作,所以我們可以在不留意過程的狀態吃下東西。所以,在這個練習中,重點就是”慢”。讓每個動作都放慢,讓已經被快節奏生活疲勞轟炸的注意力有機會跟上你的動作。接著留意覺每個透過你的五官注意到的東西,也許是顏色、聲音、氣味、溫度,甚至是自己其他部位的身體感覺,例如:腸胃、肩頸。過程中,也可以留意原本你感覺到的感覺,隨著進食的過程是否產生變化?例如:氣味強度的變化、身體飽足感的變化。

只要把握以上的概念,你想要吃什麼、怎麼吃都可以。重點就是專注感受當下的身體感覺。等你熟悉了正念飲食的練習,就可以試著在小孩吃飯的時候引導他們。但是,並不是要他們跟著你做練習。他們可能會覺得這樣很怪,因而產生抗拒。而是你可以在吃飯的過程中,就用日常口吻問一下小孩:你吃的東西味道如何啊?聞起來如何啊?你喜歡這個味道嗎?你現在有多餓呢?餓的感覺在身體哪邊最明顯呢?

這些提問的目的都是為了協助小孩,將注意/覺察力放在正在吃的東西上。任何你想得到的都可以問。
重點:請聚焦在當下眼前的食物、透過身體能感覺到的感受。
重點中的重點:回答沒有是非對錯。每個人對於同一個東西的感覺可能不同。請帶著好奇、不評判的態度進行提問。
這時,大人們引導著小孩,同時,大人們也在進行更進階的練習”允許與接受”。(之後有機會再分享這個部分囉:)

在引導小孩的時候,最重要的不是你的引導語說得多精準、活動多有趣。而是,你自己本身真的有體驗過那樣的歷程,並且不斷地深化你的經驗。屆時,你就可以在與小孩相處的任何時刻、活動,都可以帶領他們體會專注覺察當下的感受。在耳濡目染中自然而然地體會正念。

分享你的喜愛
Joe
Joe

人生實驗組、夢想的實踐者。喜歡探究事物背後的原理,因為意識到自己活著而感到困惑,從此踏入了“人為什麼活著?”這個大哉問的世界中。從理工跨界到身心靈,學習兼容表面上看似互斥的觀點,不斷地調整當下最舒適的生活態樣,也在成長過程改變了許多次職涯方向,每一次都再更認識自己一些。對於人生大哉問還在探索中。

文章: 53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