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訊息爆炸的時代,如何安頓身心,比智慧型手機更智慧?Part.1

你有沒有這樣的經驗呢?想到要查什麼東西,或是要回某個人的訊息。
打開手機/網頁,然後突然看到一個吸引你注意的圖文,很自然地就點進去看,看完之後畫面又出現一個吸引你的東西,然後又點進去看。直到看到有點累了才放下手機,已經不知道時間過了多久。
當放下手機的時候才想到剛剛是為了要做某件事才拿起手機的,結果什麼都沒做。這還是比較好的狀況。比較困擾的狀況是,最後連剛開始是為了要做什麼都忘記了XD

你沒有嗎?我是還蠻常發生的啦。尤其是現在清醒的時間有大半都在面對螢幕。尤其是當我看過某方面的訊息之後,無論是FB、YouTube、IG、google廣告,都會出現類似的訊息。例如,之前在youtube看烏俄戰爭的新聞,然後就發現fb和youtube出現相關訊息的次數變得超頻繁。
原本可能只是要上去fb回訊息,但是看到了”烏俄戰爭最新訊息”就會想要點進去看一下。畢竟點一下連結不花多少力氣吧!?有時候平台還會自己跳出訊息提醒我,我訂閱的媒體有出新的內容囉~來看一下吧:D

wait

如果你還只有十幾歲,可能覺得沒差。畢竟你的生活可能充滿了許多等待被填滿的空白,這些吸引你注意力的東西,剛好拯救了你無法忍受無聊的靈魂(我忘了提還有網路遊戲這個選項)。
但請相信我:人是習慣的動物。你想知道你三十歲時的生活是什麼樣子嗎?就你現在那個樣子。如果成長的過程中,你沒有做任何的改變的話。如果你已經三十歲以上,嗯….你懂的。
如果你不喜歡現在的狀態,我想跟你分享我調整模式的方法,請看VCR~誒不是,是: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只有三十歲以上才看得懂的梗)

首先,你需要先理解:一切都是價值的交換。
不是消費主義或是功利主義的那種,而是更廣義的。當然勞務換貨幣(就是工作換錢)是一種,讓人心情愉悅也是一種,甚至我覺得親密關係中的互為主體性的部分也是一種。說遠了。
行銷管理當中有個詞叫做”創造顧客價值”。簡單的說就是,原本你我毫無相關,但是自從我有了一個你想要的”什麼”之後,你會想要用”啥麼”來跟我換”什麼”。這個時候,彼此在對方眼中從毫無關係的他者,就變成是”有價值”的了。接著,請再用上述的概念套用在你常用的網路平台。

我們就以fb來舉例(IG的套路也是一樣),先問你幾問題:你一天在fb上花了多少時間呢?
如果現在fb突然消失了,你會有多困擾呢?你願意一個月花多少錢留下你的fb帳號呢?你使用fb的時候有付過平台什麼費用嗎?前三個問題可以大概衡量你多依賴fb,而在這邊我想要把重點放在最後一個問題。
無論你是否依賴這個網路平台,就一個普通使用者,你用到的都是免費的。

如果你還記得”一切都是價值的交換”這件事,這邊就產生認知衝突了。我用fb來放照片、傳訊息、看新聞、買東西這些服務都不用付錢,哪來的價值交換?是的,主觀上你的確是沒有付錢,但是你付”啥麼”。
那就是你的注意力。這也就衍生出現在常聽到的詞”大數據”、”網路演算法”。簡單來說就是:投其所好。你只要停留在這個網路平台的時間越久(無論你在上面做什麼),平台就有越多的數據來推測你的喜好。當平台很熟悉你的喜好的時候,它就可以把你可能有興趣的廣告投給你,藉此收廠商的廣告費。

例如:我最近想買收音品質比較的麥克風,所以先去google一下相關訊息。google注意到了我最近常常在看麥克風的相關訊息,所以推測我對麥克風有潛在需求。
這個時候如果有麥克風廠商委託google放廣告。那麼聰明如你,應該知道google會把廣告丟給誰吧!?當我常常看到這間廠商的廣告,我就有機會點開來看,看著看著,我就說不定買它。
這時候,我付了錢買麥克風、廠商賺了我的錢、google賺了廠商的廣告費。就這樣,三方都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這時你可以相信,你的注意力是值錢的。但接下來要問是,值多少錢?以下是我google的資料(是的,又是google):”2020年台灣數位廣告量統計報告:市場規模達482.56億,相較於2018年的458.41億,成長率5.3%”、”台灣總人口數:2018年,2358萬人 // 2020年,2357萬人”。

用很不精準的方式來推理。從2018年到2020年,廠商在一個人身上花的錢,從1944元變成2047元。市場總人數不變的情況下,兩年間,付錢買廣告的商家多花了5.3%的錢。也就是說對商家來說,你的”顧客價值”多了5.3%。
5.3%好像沒很多對吧?!你想想這兩年間,你的薪水有增加5%嗎?QQ

(淚水模糊了視線,眼神沒了焦點,在此擱筆,下回待續。)

系列文章:
資訊/訊息爆炸的時代,如何安頓身心,比智慧型手機更智慧?Part.1
資訊/訊息爆炸的時代,如何安頓身心,比智慧型手機更智慧?Part.2
資訊/訊息爆炸的時代,如何安頓身心,比智慧型手機更智慧?Part.3
資訊/訊息爆炸的時代,如何安頓身心,比智慧型手機更智慧?Part.4

分享你的喜愛
Joe
Joe

人生實驗組、夢想的實踐者。喜歡探究事物背後的原理,因為意識到自己活著而感到困惑,從此踏入了“人為什麼活著?”這個大哉問的世界中。從理工跨界到身心靈,學習兼容表面上看似互斥的觀點,不斷地調整當下最舒適的生活態樣,也在成長過程改變了許多次職涯方向,每一次都再更認識自己一些。對於人生大哉問還在探索中。

文章: 53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