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真心渴望某樣東西時,整個宇宙都會聯合起來幫你完成。_吸引力法則

今天中午,因為懶得走路,所以頂著毛毛雨騎著小摺(折疊式腳踏車)出門吃飯。因為小摺收起來不太佔位子,所以通常我都會把它收起來放在店門口,或是直接帶進店裡放在桌子下。
今天去的是一間看起來開蠻久的本地便當店。通常這類型的店,首先招牌都很直白,一眼就知道在賣什麼。再來,店裡的裝潢都會讓人聯想到經濟起飛的民國六七零年代,然後時光和角落的油污灰塵就這麼一起凍結了。還有,通常在前台扞頭的都是四五十歲的中年人,但是真正的頭家是在後場打菜擦桌子的老人家。還有還有,他們都是一家人。

照例,我把小摺騎到店門口的騎樓下,準備把它收起來。但,就在我車停下來的瞬間,就聽到從店裡面傳來的怒吼,要我停出去騎樓外。那聲怒吼就像是我踩到他家祖墳上的那種憤怒感(好吧,這是我想像力的極限了)。
當下我有兩個覺察,第一,語句上的意思是,他要我把車子移到騎樓外(有些做生意的人,不喜歡有人停車在他店門口,影響進出)。第二,表達的情緒是,他很在意這件事。之後,我一邊移著車一邊又有幾個覺察,第一,我正在想著要把碰瓷小摺停在哪,才不會被粗手粗腳的用路人撞倒。第二,我正批判著老闆說話這麼兇幹嘛,做生意以和為貴,這附近也不是只有你一家賣吃的,你擺什麼架子。第三,我留意到自己覺得被冒犯時,升起了不開心的心情,但這個心情並沒有讓我非做些什麼不可。只是留意到心中有這個心情。
接著,帶著這樣的覺察與自在,我還是把碰瓷小摺停在我看得到的地方,進店裡點餐。一邊留意著小摺的狀況,一邊留意著正在吃的東西,一邊留意自己的狀態,一邊留意店裡的動靜(好忙的一餐XD)。就在我吃到一半的時候,老闆娘隔著櫃檯跟我說,後面有湯可以自己盛。我跟她寒暄了幾句,繼續吃著我的飯、顧著我的車,但是我又更放多一點注意力在店員老闆們的互動。
位置上,我坐在門口正沖的位置(這樣才看得到車)雖然背對著全部的人,但也是離櫃檯最近的地方。聽著他們窸窸窣窣地交頭接耳,談到剛剛老闆吼太大聲之類的。我也覺得有趣,好奇他們是怎麼看待這件事的。剛開始論調偏向:”這件事也沒什麼大不了,火氣何必這麼大”。接著慢慢地輿論(扣掉老闆也才三個人)轉向了合理化:”最近大家都戴口罩,講話大聲一點比較聽得到”。最後,集體智慧將事件引導到”我好你也好,大家都很好”的結論。
而,老闆呢?在空氣中沒有聽到他的聲音。我和老闆娘寒暄的時候,也沒看到他出現在我的視線範圍。只有我要離開,正在牽車時,望向整家店,看到老闆從廚房端著什麼走了出來。

我自己的腦補是,或許,老闆很常需要提醒用路人不要停門口。多講個幾次,哪天不耐煩了,情緒一次就爆了出來。而他對於自己突如其來的情緒爆炸,感覺到自我批判與羞愧感,但是,又因為自己的角色個性框架,限制了二次情緒的表現形式。他當下就只能當個穿新衣的國王,當沒這回事,讓周圍的人做個台階助他下馬。

unhappy

每個人多少都有自己的課題。在這題,我的選擇是,平和自在地吃完午餐,趁著雨還沒下下來,趕快騎著碰瓷小摺回家,把這段事件記錄下來。
而這跟吸引力法則有啥毛關係?沒有。只是覺得今天的事件,剛好呼應了我昨天寫的文而已,就醬。(這也算是吸引力法則吧?!

分享你的喜愛
Joe
Joe

人生實驗組、夢想的實踐者。喜歡探究事物背後的原理,因為意識到自己活著而感到困惑,從此踏入了“人為什麼活著?”這個大哉問的世界中。從理工跨界到身心靈,學習兼容表面上看似互斥的觀點,不斷地調整當下最舒適的生活態樣,也在成長過程改變了許多次職涯方向,每一次都再更認識自己一些。對於人生大哉問還在探索中。

文章: 53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